四川,生态环境和气候多样,土壤类型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着几千种中药材,自古便有“无川药不成方”、“中药材宝库”之美誉。在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的绵阳市三台县,在肥沃的涪江边,生长着一种名贵的道地中药材,民间称其为“不死药”,它不仅是治病的良方,也是致富的法宝。
麦冬,古称麦门冬,以块根入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麦冬味甘,性平,主治心腹间邪气结聚,脏腑气伤。《本草纲目》中记载,麦冬定肺气,下痰,止嗽。
世间百草,秋枯春荣,而麦冬,却四季常青,凌冬不凋,故又有“不死药”之称。元末明初,三台人将野生麦冬培育为家种,因西蜀古都涪城县曾建于今涪江流域三台境内,故得名“涪城麦冬”,又名“川麦冬”、“绵麦冬”,距今已有700多年栽种历史。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道地中药材,也是麦冬中的上品。2006年,涪城麦冬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涪江流域盛产名贵中药材,是条名副其实的“宝河”。而涪江中游的生态条件恰好符合麦冬生长的需求。海拔500米左右的种植片区内,年降雨量在850ml-900ml,年均日照1268个小时左右,全年无霜期达265天。光照、热量、湿润度直接影响着麦冬苷物质的形成,相差分毫都无法养出麦冬温润的品质。当然,涪城麦冬之所以块根粗大、苷物质成分含量高,更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
为确保涪城麦冬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内的土壤不受破坏,环境不被污染,多家科研单位、院校参与到种植技术研究当中。每一块种植土地都会建立档案,每个月都会对土壤进行营养、农残、重金属的测量,根据土地情况以及植株长势精准实施施肥方案。
麦冬是一种喜阴的植物,为了满足麦冬的喜阴的生长习性,又做到环保科学的遮荫,智慧的药农们通过多年探索,摸索出一套既能保护麦冬不受暴晒,又能实现增收的两全其美的方法——套种。
从种植到加工到仓储,完整的溯源体系,真正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保证了麦冬的质量和信誉。
在芦溪工业集中区,一条集品种、技术、加工、存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正在形成。种植规范、管理现代、质量完善的“安全、现代、道地、高效”的麦冬生产体系已逐步建成。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各大企业在通过专利技术与注册商标提高涪城麦冬品牌附加值的同时,积极研发涪城麦冬相关延伸品,由麦冬须根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品已开发190余个,麦冬含片、脉冬旺、午麦饮等 20余种麦冬须根食品、饮品已试制成功,相关日化产品即将上市。
2021年,涪城麦冬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总产量占到全国70%以上,出口量占到全国80%以上。“涪城麦冬”成功入列《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地理标志互认名单,品牌价值达20亿元以上,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恰为物华天宝,正是厚泽独到。一株看似平凡普通的小草,既是治病的良方,也是致富的法宝,历史悠悠,它代表着人类与自然交手时的珍贵智慧,又在新时代地标守护者的手中,被赋予耀眼的光芒,绵延千秋,造福万代。
视频网址:金字招牌|人间“不死药”,涪江两岸香 (sctvcloud.com)